秋怨(己亥)

玉树曾看清露滋,丹梯无奈夕阳迟。
萱肥未是忘忧草,柳弱难为续命丝。
沧海有鲛长递泪,阆风无鹤与通辞。
年年惯谱秋琴怨,又到螀啼雁唳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怨(己亥)》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古体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政的不满和忧虑,以及他对清统治者腐朽现象的揭露和批判。

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辞官返乡,在此期间创作了这首《秋怨(己亥)》。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例如“玉树曾看清露滋,丹梯无奈夕阳迟”,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而“萱肥未是忘忧草,柳弱难为续命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困境和烦恼的无力感。

《秋怨(己亥)》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龚自珍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象,使诗歌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沧海有鲛长递泪,阆风无鹤与通辞”,通过海洋中鲛人的眼泪和天上无鹤的传说,寓意着国家的苦难和人民的哀愁。这种象征性的表达,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也使得读者能够在诗中感受到诗人的深刻情感。

《秋怨(己亥)》作为龚自珍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研究龚自珍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