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愁无极,高邱首重回。
群儿自蛮触,万骨已蒿莱。
风马终相及,池鱼亦可哀。
刑天舞干戚,猛志岂应灰。
欧洲战事杂感八首 其八 (戊午-己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欧洲战事杂感八首 其八》(戊午-己未)是近现代诗人汪荣宝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汪荣宝作为清末民初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战争频繁爆发,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汪荣宝的诗歌作品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在《欧洲战事杂感八首 其八》中,作者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诗中描述“日出穷遐略,天骄擅主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牛耳孰能争”则揭示了战争胜利者的虚伪和不义。这些诗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类悲剧的深刻认识。
诗中的“莽莽二州地,凄凄三户心”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受害人民的同情和关怀。诗人通过描绘战乱中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这种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汪荣宝的诗歌还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对于和平的追求。在诗的最后一句“何不返龟阴”中,诗人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和平状态,即回到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这种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心。
《欧洲战事杂感八首 其八》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这首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