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舍弟都中

上苑栖枝后,春风又一年。
雁行悲断续,云路戒腾骞。
母老凭余侍,门衰仗汝贤。
家庭好政好,早放潞河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忆舍弟》是一首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体现了他对离散的兄弟和国家的深切忧虑与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歌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2. 诗歌原文:《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在唐朝晚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通过对月光、戍楼、孤雁等自然景象的刻画,传达了他因战乱而与兄弟们分散的悲凉心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 诗歌意象:在诗的前两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描绘了一幅边关秋夜的景象,通过“断人行”和“一雁声”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家人离散的无奈和对远方战事的担忧。
  4. 诗歌主题:整首诗贯穿着杜甫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家国的忧虑。诗中的“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更是将个人的悲愁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5. 诗歌鉴赏:《月夜忆舍弟》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也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共同体验的写照。诗中的孤独、思乡和忧虑,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也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力量。

《月夜忆舍弟》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