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 留别康臣

丽日宫莺娇弄舌。
劝我声声归去切。
果然归去不如归,杨花乱滚江南雪。
来时重九月。
还家已过清明节。
最牵愁、短衣匹马,再与休文别。
西窗明烛何曾灭。
剪韭春宵莲漏彻。
几回高咏复清歌,洞箫一曲声幽咽。
马蹄明日发。
前期不用频频说。
待秋风、重携银管,醉草黄金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朝欢·留别康臣》是清代诗人汪懋麟创作的一首词,而非诗歌。这首诗的标题“归朝欢”来源于古代的一种歌曲形式,而“留别康臣”则表明了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汪懋麟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对于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与背景至关重要。汪懋麟是一位清初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以其才气纵横著称,他的诗歌深受王士祯的影响,并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传世。他的词作以传王士祯的风格而闻名,同时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从文学角度来看,《归朝欢·留别康臣》展现了汪懋麟独特的艺术魅力。该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述、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特别是通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意象,使得整首词不仅在形式上规范严谨,而且在内容上充满了深刻的情感表达。

探讨此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从其反映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入手。汪懋麟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与变迁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个人命运都深深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创作。通过研究《归朝欢·留别康臣》,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情绪。

《归朝欢·留别康臣》是一首充满情感且艺术性高的词作,它不仅仅是汪懋麟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与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