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阵催花,小雨歇残红,变作新碧。
梅子酸时,荼蘼开了,不是当初春色。
含情何极。
如慵似醉浑无力。
忽听得。
莺语沉沉,绿树楼阴直。
当此暗想,隔岁佳期,到如今、俱断了消息。
怕言愁、眉头心上,泪痕血染春衫白。
衣带自宽肠自窄。
算此愁绪,除非乡入温柔,歌闻宛转,方才抛得。
春霁 无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霁·无题》是清代诗人汪懋麟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背景:《春霁·无题》的作者是汪懋麟,他不仅是一位词人,还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汪懋麟在清康熙六年(1667年)考取进士,并被授予秘书院中书舍人等职务。他的诗作受到王士祯的影响,并且具有才气纵横的特点,其诗词作品集《百尺梧桐阁集》共二十六卷。
词作内容:《春霁·无题》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绘,如“几阵催花,小雨歇残红,变作新碧”和“梅子酸时,荼蘼开了”等句子,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色并不能带来内心的安宁,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愁绪和哀怨。
词作特色:“含情何极。 如慵似醉浑无力。”这一句揭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无力感。而“忽听得。 莺语沉沉,绿树楼阴直。”则描绘了词人在春天听到鸟儿的啼叫时的宁静和孤独。
情感表达:词中的“当此暗想,隔岁佳期,到如今、俱断了消息”,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失望。而“怕言愁、眉头心上,泪痕血染春衫白。”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忧愁和悲伤。
历史影响:《春霁·无题》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受到了后世文人的赞赏。例如,宋代诗人吴可曾写过一首名为《春霁》的古诗,与《春霁·无题》有相似的主题和风格。
《春霁·无题》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词,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