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立秋闺怨

何处响秋风。
叶叶声声晓露中。
拾取一枝阶下看,梧桐。
昨夜飕飕小槛东。
君听也应同。
寂寞孤衾睡未浓。
七夕中秋吹到了,朦胧。
难道檀郎耳不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立秋闺怨》是清代诗人汪懋麟创作的一首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和离别时的场景。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抒情诗,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从文学手法上看,《南乡子·立秋闺怨》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构建了一种凄清而感伤的氛围。诗中使用了“何处响秋风”、“叶叶声声晓露中”等句子,巧妙地将秋风、露水等自然元素融入情感表达之中,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同时,通过“昨夜飕飕小槛东”、“寂寞孤衾睡未浓”等诗句,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的孤单与无奈,以及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些精心选取的词语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从文化角度来看,《南乡子·立秋闺怨》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的“七夕中秋吹到了,朦胧”一句,不仅指代了传统节日,还暗示了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主题。这种文化元素的使用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绪的抒发,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南乡子·立秋闺怨》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如“昨夜飕飕小槛东”,简短的语句却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寒意和主人公内心的孤独。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不失其音乐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的空间。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南乡子·立秋闺怨》不仅是了解古代文学的好材料,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厚基础。

《南乡子·立秋闺怨》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词,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