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引 夏景

晚凉庭院悄。
流萤上阶草。
枝枝抹丽开何早。
摘来团扇小。
摘来团扇小。
短衫秃袖,绿云斜绕。
才把兰汤搓了。
染将指甲猩红好。
凤仙花自捣。
凤仙花自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坡引·夏景》是一首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的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东坡引·夏景》:

  1. 作者生平:了解一个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其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汪懋麟,清代诗人,字季角,号蛟门,江都人,清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秘书院中书舍人,官至刑部主事。他的诗法传承王士祯,才气纵横,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传世。

  2. 词作原文:《东坡引·夏景》,这是一首描绘夏日庭院景致的词。全文如下:晚凉庭院悄。流萤上阶草。枝枝抹丽开何早。摘来团扇小。摘来团扇小。短衫秃袖,绿云斜绕。才把兰汤搓了。染将指甲猩红好。凤仙花自捣。

  3. 艺术成就: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炼、意象丰富,通过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东坡引·夏景》便是这样一首佳作,它通过对夏夜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4. 文化意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汪懋麟的《东坡引·夏景》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画卷,还传递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一种品味,也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这样的作品,可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于美的独特见解。

  5. 情感表达:在《东坡引·夏景》中,词人通过描绘夏日庭院的幽静与生机,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也启发读者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

《东坡引·夏景》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它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