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令 野宿

扁舟又向荒村泊,日落溪桥。
月上寒潮。
白草黄芦雪未消。
故园咫尺偏多阻,雁影寥寥。
渔火萧萧。
冷宿孤眠第几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丑奴儿令·野宿》是清代诗人汪懋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背景:汪懋麟,字叔玉,号梅村,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及个人情感体验。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学造诣的诗人,汪懋麟的诗歌创作深受时代影响,他的许多作品都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生活的感悟。

  2. 诗歌内容:《丑奴儿令·野宿》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夜晚景象。诗中通过“扁舟又向荒村泊”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静谧的氛围。随后的“日落溪桥月上寒潮”与“白草黄芦雪未消”,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寒冷与荒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故园咫尺偏多阻,雁影寥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远方的渴望与无奈。

  3. 艺术特色:汪懋麟在《丑奴儿令·野宿》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象征意义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例如,“白草黄芦雪未消”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既营造了凄凉之感,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不安。此外,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来映射出人的内心感受,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与细腻。

《丑奴儿令·野宿》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