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公子 索扇

谁制齐纨扇。面面常相见。
上写合欢词。炎凉好自知。
花间春扑蝶。舒卷皆随妾。
只恐泣秋风。团团月影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公子 索扇》是清代诗人汪懋麟创作的一首词,描述了一位佳人在花间的情景,以及她与一位公子之间的情感互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汪懋麟(1640-1688),字季角,号蛟门,江都人,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在康熙六年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他的诗法受到王士祯的影响,风格才气横溢,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传世。
  1. 诗词原文
  • 谁制齐纨扇。面面常相见。上写合欢词。炎凉好自知。花间春扑蝶。舒卷皆随妾。只恐泣秋风。团团月影空。
  1. 诗词鉴赏
  • 抒情手法:《醉公子 索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和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关系。诗中的“只恐泣秋风”和“团团月影空”等句子,既表达了对公子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艺术特色:汪懋麟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如使用“齐纨扇”、“合欢词”等物品,以及“月影空”等自然景象,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此外,他还善于通过对比和衬托,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 文化内涵:作为唐人习用语的“醉公子”,在这首诗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汪懋麟通过对这一典故的重新解读和演绎,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醉公子 索扇》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艺术珍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风貌和时代特色。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