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其九 美人十忆

阳台后。
轻盈真似灵和柳。
灵和柳。
楚王宫里,春风病久。
霓裳倦舞垂纤手。
闲愁消瘦慵如酒。
慵如酒。
绣裙宽褪,问郎知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秦娥·美人十忆》是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该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古代宫廷中的哀愁与无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汪懋麟,字季龙,号无垢居士,清朝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以典雅清新著称,其作品多反映文人的生活情态和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2. 诗歌原文:《忆秦娥·美人十忆》的原文如下:“阳台后。轻盈真似灵和柳。灵和柳。楚王宫里,春风病久。霓裳倦舞垂纤手。閒愁消瘦慵如酒。慵如酒。绣裙宽褪,问郎知否”。
  3. 诗意解析:诗歌开头“阳台后”,描绘了一位女子站在阳台之后的景象。接着“轻盈真似灵和柳”,形容女子的姿态轻盈,宛如灵和柳般柔美。随后“楚王宫里”,指出女子所在环境的富丽堂皇,以及她所处的特殊地位。“霓裳倦舞垂纤手”,则表现了她在华丽的宫廷中疲惫地舞蹈,手中握着细长的丝带。“閒愁消瘦慵如酒”,反映了女子因思念而憔悴,情绪低落,如同酒醉一样无法自拔。最后,“绣裙宽褪,问郎知否”,表达了女子对自己的境遇感到无奈,询问爱人是否知晓自己的苦衷。
  4.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汪懋麟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例如,将女子比作灵和柳,既突出了她的柔美,又暗示了她的柔弱和无助。通过这些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古代女性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5.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汪懋麟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的反映和批判。
  6. 文学影响:汪懋麟的《忆秦娥·美人十忆》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才华,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此外,他的诗歌还被后世学者研究和赏析,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忆秦娥·美人十忆》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佳作。它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