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晚渡

何处堪投宿,黄昏古渡头。
疏钟闻远寺,微火识孤舟。
烟隔荒城起,波通大海流。
却寻杨柳岸,沽酒市边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青县晚渡》是由清代诗人杜鼒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青县晚渡》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杜鼒:杜鼒是清代诗人,字时若,号东浦。他于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及第,曾任四川阆中知县、茂州知州等职。在金川之役中主炮局及修治桥路,劳绩甚著。其官至按察使,后又调任河南、江苏等地,为江宁布政使九年。
  1. 原文赏析
  • 内容描述:《青县晚渡》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古渡口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诗中的“疏钟闻远寺,微火识孤舟”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夕阳下古渡头的静谧与孤独感。
  •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并不少见,他们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1. 写作背景
  • 社会环境:《青县晚渡》创作于清朝晚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从战乱频繁到逐渐走向稳定。诗人身处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其作品中自然会融入个人对社会变迁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 个人经历:杜鼒的个人经历也为其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他曾参与平定金川之役,这一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社会层面和人文景观,这些都可能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反映。

《青县晚渡》不仅是一首表现力丰富的古诗,更是一扇窥视清代文人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可以从中领悟到他们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