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堪投宿,黄昏古渡头。
疏钟闻远寺,微火识孤舟。
烟隔荒城起,波通大海流。
却寻杨柳岸,沽酒市边楼。

【注释】

1.青县:古地名。晚渡:傍晚渡河。

2.堪投宿:可以投宿的地方。

3.疏钟:指寺庙的钟声稀疏悠扬。远寺:指远方的寺庙。

4.微火:指船上的灯火微弱地闪烁。孤舟:孤单的小船,指渡河的小舟。

5.烟隔:被烟雾阻隔。荒城:荒凉的城堡或城市。起:升起,出现。波通:波涛滚滚,水流湍急。大海流:指滔滔不绝的大江大河。

6.却寻:寻找。杨柳岸:杨柳垂柳边的岸边,泛指南方的水边。沽酒市边楼:在市场边上卖酒的高楼。

【赏析】

《青县晚渡》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作。全诗以“晚渡”为线索,描绘了一幅水墨画式的江南水乡夕照图,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写投宿之难,黄昏时分,夕阳斜挂,暮霭沉沉,天色渐晚,诗人站在渡口,举目四望,只见茫茫烟水之间,一座古渡矗立在眼前,而那通向古渡的桥梁却显得十分狭窄,行人稀少,难以通行。这里既写出了渡口的偏僻和冷落,也暗示出诗人此时心境的孤寂、落寞。

颔联写渡口之景。远处传来阵阵疏钟,那是远方寺庙的钟声,时断时续,回旋飘荡,宛如一支优美的乐曲,给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些许生机。而近处,一只小船在微火的照耀下,孤独地航行着,仿佛是在寻找归宿之地。这里的“微火”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它不仅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更增添了画面的意境之美。

颈联写渡头之景。烟雾弥漫,遮蔽了视线,使得渡头的景色变得模糊不清。而那波浪汹涌的江河,却依然奔腾不息,流向远方。这一联既描绘出了渡口周围的自然景观,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之情。

尾联写寻找归宿之地。诗人目光投向北方,那里有杨柳依依的岸边,有高耸入云的酒楼。然而,他并没有选择去那里投宿,而是继续前行,寻找着自己的归宿之所。这里的“杨柳岸”和“沽酒市边楼”既是实指,也是虚指,它们既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又暗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水墨画式的江南水乡夕照图,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景物与人的情感相融在一起,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山水田园之景,又有寺庙钟声之韵,既有江河波涛之形,又有人物情感之思,这些都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