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韵呈望月轩主人 其三

厌听海内鼓鼙音,销尽闻鸡起舞心。
短褐无因纡紫绶,高台有感筑黄金。
清诗韵协中宵笛,浓酒痕添此日襟。
国士众人知遇异,临风慷慨一输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韵呈望月轩主人·其三》是一首由清代杜友房创作的诗词。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杜友房(约1785年—约1832年),字云山,号石屏,清朝乾隆年间的著名文人和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多才多艺的时代,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广泛影响。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世赞誉,被后人广泛传颂。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厌听海内鼓鼙音,销尽闻鸡起舞心。短褐无因纡紫绶,高台有感筑黄金。清诗韵协中宵笛,浓酒痕添此日襟。国士众人知遇异,临风慷慨一输忱。
  • 译文
    厌倦了国内的战争声音,消磨了我听到鸡叫就起舞的心情。没有机会穿上华丽的官服,登上高位,只能在高台上感叹。诗歌的韵律和谐,如同夜晚吹奏的笛声,而浓厚的酒意让我在这一天的心情更加沉重。国家之士知道我的特殊才能,他们慷慨地对我表示赞赏和支持。面对风,我毫不犹豫地表达了我的忠诚和敬意。
  1. 诗词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和个人境遇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厌听海内鼓鼙音”表达了一种对战争的厌倦和反感,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反映了他们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 诗中的“短褐无因纡紫绶,高台有感筑黄金”表达了作者对于身份和地位的感慨。他没有因为个人的才能和努力而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反而只能通过在高台上筑造金屋来抒发自己的无奈和愤懑。
  • “清诗韵协中宵笛,浓酒痕添此日襟”描绘了作者在夜晚吹笛饮酒的情景,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描绘,也可能寓意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有关。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短褐无因纡紫绶,高台有感筑黄金”等句子,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深度和思想的复杂性。

《步韵呈望月轩主人·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怀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倾向,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