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小蓬莱戍未退不得入

十里秋原到眼明,不因荦确废山行。
愁看蜃气连兵气,爱听松声杂海声。
黩武求仙俱妄念,鬓丝禅榻两忘情。
吾侪未与人间事,醉尉何劳问姓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小蓬莱戍未退不得入》是清末至现当代诗人李宣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李宣龚,字拔可,号观槿,又号墨巢。他是福建闽县人,清光绪甲午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可见其在文化领域的活跃和贡献。
  1. 诗句解析
  • 意境描绘:诗中“十里秋原到眼明,不因荦确废山行”描绘了秋天的原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欣赏。
  • 情感表达:“愁看蜃气连兵气,爱听松声杂海声”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国家战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 思想探讨
  • 社会责任感:“黩武求仙俱妄念,鬓丝禅榻两忘情”反映了诗人对武力扩张和追求神仙的虚无主义表示批判,体现了他对社会责任和个人修养的重视。
  • 个人自由与牺牲:“吾侪未与人间事,醉尉何劳问姓名”表现了诗人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他人是否了解自己的漠然态度,反映出诗人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挣扎。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整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哲思,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 文化影响:《登小蓬莱戍未退不得入》作为李宣龚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力持续至今。

《登小蓬莱戍未退不得入》不仅是李宣龚个人艺术风格的展现,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的才华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