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时事益纷纷,默坐相看我与君。
秋老叶声时作雨,夜寒海气易成云。
穷愁强饮终难遣,异地狂歌不可闻。
千里映庵明月在,故应分照白鸥群。
夜坐示贞壮并寄吷庵江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坐示贞壮并寄吷庵江南》是清代诗人李宣龚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从诗歌内容上看,《夜坐示贞壮并寄吷庵江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关注及内心的忧虑。诗中的“秋老叶声时作雨,夜寒海气易成云”,通过秋日落叶和夜晚海风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矛盾冲突。
从艺术手法上看,李宣龚的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例如,将“秋老叶声时作雨”比作“穷愁强饮终难遣”,将“夜寒海气易成云”比喻为“异地狂歌不可闻”,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更为深远的哲理意味。
从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来看,《夜坐示贞壮并寄吷庵江南》的章法紧凑,语言精炼。诗中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通过简练的语言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朴素而真挚的风格,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朴实无华的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夜坐示贞壮并寄吷庵江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个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以及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