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联

云树千山,风泉万壑;
洞门一扇,石室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鹿洞书院的楹联为“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知仁独得之天”。这副对联不仅展示了白鹿洞书院的自然风光和学术氛围,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精神内涵。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这副楹联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其内容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

白鹿洞书院的创建者朱熹,将白鹿洞作为自己重兴书院的起点。因此,这副对联不仅仅是对白鹿洞书院自然环境的赞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想。对联中“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应超脱于物外,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地。而“泉峰交映,知仁独得之天”则描绘了一幅山水相映、知行合一的理想图景,表达了儒家学者对于道德修养和智慧境界的追求。

白鹿洞书院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白鹿洞书院的楹联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对联的形式,传递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白鹿洞书院的楹联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知识和道德追求的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