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望岸上诸山

长江趋东南,连山峙其外。
平流淡无姿,群有静含态。
青岑生白云,苍衣约皓带。
荟蔚蔽崟崎,青葱翳松桧。
安得一攀跻,令我访胜概。
搴林摘瑶英,倚石窥寒濑。
幽境不可寻,长风催行迈。
回首望众山,苍苍但烟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行望岸上诸山》是清代诗人李长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其背后的文学价值:

  1. 作者背景
  • 李长霞:清代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美景与人的情感交融。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写于清朝,一个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时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向往。
  1. 诗歌原文
  • 长江趋东南,连山峙其外。
  • 平流淡无姿,群有静含态。
  • 青岑生白云,苍衣约皓带。
  • 荟蔚蔽崟崎,青葱翳松桧。
  • 安得一攀跻,令我访胜概。
  • 搴林摘瑶英,倚石窥寒濑。
  1. 诗歌赏析
  • 景致描绘: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江两岸的自然景致,用“青岑生白云”“苍衣约皓带”等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水和谐的画面。
  • 情感表达: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自然景致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多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如把青山比作“青岑生白云”,赋予山以生命与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节奏韵律:七言律诗的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1. 文化意义
  • 自然崇拜: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存在,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依赖。
  • 隐逸生活:诗中的“安得一攀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超脱尘世纷扰的渴望。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江行望岸上诸山》作为清代的七言律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世学者所研究和传颂。
  • 教育传承:这首诗成为了古典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许多文学作品和课程都引用这首诗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深入分析《江行望岸上诸山》,不难发现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在情感上也深深打动了读者。它不仅是清代诗歌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