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无北辙,白首越乡县。
往岁去青齐,今兹辞梁汴。
汝水涉迢遥,楚山眺葱茜。
林葩耀蜀锦,隰烟浮吴练。
杜若长春洲,鸲鹆下芳甸。
来巢事亦微,鲁史徵昔谚。
物性靡迁移,人情悦安晏。
往岁莅金豕,乾坤方转战。
宛洛有戍兵,海岱时传箭。
二纪疮痍消,十载忧患荐。
譬彼辞根蓬,当兹九秋转。
俯仰感多难,忧来谁能遗。
赴楚途中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赴楚途中作》是李长霞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心境。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南辕无北辙,白首越乡县。往岁去青齐,今兹辞梁汴。汝水涉迢遥,楚山眺葱茜。林葩耀蜀锦,隰烟浮吴练。杜若长春洲,鸲鹆下芳甸。来巢事亦微,鲁史徵昔谚。物性靡迁移,人情悦安晏。往岁莅金豕,乾坤方转战。
诗人以“南辕无北辙”起兴,意味着他的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表达了他内心的迷茫和困惑。这种表述方式生动地描绘了他当时的情绪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他的目的地并不明确。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及其对个人的影响。例如,“往岁去青齐,今兹辞梁汴”描述了他从北方到南方的旅行变化,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心境的变化。
在具体景物的描写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汝水涉迢遥,楚山眺葱茜”中的“汝水”、“楚山”等自然景观,以及“林葩耀蜀锦,隰烟浮吴练”中的“林葩”、“蜀锦”、“吴练”等文化象征,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此外,“杜若长春洲,鸲鹆下芳甸”等诗句中的生物细节,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物性靡迁移,人情悦安晏。”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转变也是诗人在旅途中的一种心灵慰藉和自我反思。整体而言,《赴楚途中作》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古诗,它更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一次心灵的旅行,一首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找到关于生活、历史和自然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