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清济水,忽入浊河流。
川渎有迁移,人事将谁尤。
遥趋铁门关,南北划齐州。
我非壮士怀,大波怯阳侯。
舟子轻洪澜,理楫发长讴。
孤舟何逦迤,危樯风飕飗。
泛泛沙岸近,榜人维予舟。
回首瞻岱色,浮云天际愁。
俯仰念乡邑,山川阻且修。
怀土亦天性,不见狐首丘。
途次齐河县过黄河
介绍
《途次齐河县过黄河》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李长霞创作的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品原文:
湛湛清济水,忽入浊河流。川渎有迁移,人事将谁尤。遥趋铁门关,南北划齐州。我非壮士怀,大波怯阳侯。舟子轻洪澜,理楫发长讴。孤舟何逦迤,危樯风飕飗。汎汎沙岸近,榜人维予舟。回首瞻岱色,浮云天际愁。俯仰念乡邑,山川阻且修。怀土亦天性,不见狐首丘。作者简介:
李长霞,字德霄,掖县人,是清代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其他作品包括《锜斋诗集》等,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创作背景:
《途次齐河县过黄河》创作于清朝,具体年代不详但可以推测为清代中后期。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自然景观以及内心的感受,通过描绘河水的流动、山峦的起伏等景象,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艺术特点:
此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人感受到诗人所见所感;其次,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运用得当,如“大波怯阳侯”既形容河水之汹涌,又暗指人生道路的坎坷与艰难;再次,诗的节奏紧凑,情感转折自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文化价值:
从文化角度来看,《途次齐河县过黄河》不仅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关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对后世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影响。思想内涵:
在深入探讨这首诗时,不难发现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诗人通过描写黄河的变迁来映射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此外,诗中的“远眺”和“俯瞰”等视角转换,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和自然时的复杂情绪和心理变化。
《途次齐河县过黄河》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社会历史和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式,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