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夕阳下,长林皓月升。
迷途随马去,唤渡有山应。
树杪出孤寺,钟边来一僧。
秋宵禅榻静,相对话寒镫。
迷路投宿山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迷路投宿山寺》是清代李英的一首作品。该诗描绘了一幅旷野中的夕阳与长林皓月相伴的景象,以及在迷途中随马远去、唤渡时遇见孤寺和一僧的情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李英,字心华,号苕生,生于清朝,是聊城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诸生,这体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李英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富有画面感。
诗句原文: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旷野夕阳下,长林皓月升。迷途随马去,唤渡有山应。树杪出孤寺,钟边来一僧。”这些诗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自然之中。
赏析:诗中的“旷野夕阳下”,展现了夕阳下的广袤景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长林皓月升”,则通过“皓月”的明亮和“长林”的幽深,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迷途随马去,唤渡有山应”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呼应,展示了人在旅途中的迷茫与求助,以及得到帮助后的欣慰。最后,“树杪出孤寺,钟边来一僧”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收束,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那个孤寂而又宁静的寺庙,以及那位正在钟声中诵经的僧人,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迷路投宿山寺》不仅展现了李英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宗教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