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台石戍晓烟平,人日逢人载酒行。
客久渐多新岁感,边方倍起故园情。
围炉小伎兼筝笛,出郭诸山半雨晴。
骑马不愁归路晚,江乡犹及听啼莺。
宣府人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宣府人日》是清代诗人李良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生动描绘了人日节日的欢乐场景和美好氛围。
《宣府人日》是一首表现人日节庆气氛的诗歌。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节日中的人们载着酒行,围炉小伎、筝笛齐鸣等热闹景象。诗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节日气氛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首诗作创作于清康熙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康乾盛世,文化艺术达到高峰。诗中所描述的场景与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相吻合,反映出社会和谐与人民生活的富足。诗中的“围炉小伎兼筝笛”一句,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文化生活,以及民间艺术的繁荣。
诗中不仅描述了节日的热闹场面,还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例如,“边方倍起故园情”一句,表达了在异乡他国的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并不少见,体现了文人对家国情怀的普遍关注。
《宣府人日》在语言运用上也十分出色。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围炉小伎兼筝笛”中的“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两句,既描绘了节日的热闹,也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这种语言上的华美与深邃,使得整首诗读来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
《宣府人日》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研究清代文化和社会风情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人文环境,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对于喜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和欣赏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