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嘉禾道中

越水吴船去不穷,鸳鸯湖畔望空蒙。
天云渐酿重阳雨,客况行愁九月风。
橹背菊残缘两岸,渡头桑矮列千丛。
明朝棹入南屏路,似拭秋山翠霭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嘉禾道中》是清代诗人李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李漾(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诗作风格来看,他应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造诣的文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以清新淡雅著称。
  2. 诗歌原文:”越水吴船去不穷,鸳鸯湖畔望空濛。天云渐酿重阳雨,客况行愁九月风。橹背菊残缘两岸,渡头桑矮列千丛。明朝棹入南屏路,似此佳人别有情”。
  3. 诗意解析:在诗中,“越水吴船去不穷”描绘了一幅江水相连、船只往来不绝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旅途风光的欣赏。而“天云渐酿重阳雨”则表达了随着天气变化,即将到来的秋雨,增添了几分凉意与期待。“客况行愁九月风”则反映了诗人因旅途中的不适感而生发的忧愁情绪。
  4. 艺术特色:李漾的这首《九日嘉禾道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5. 历史背景:《九日嘉禾道中》创作于清朝时期,那时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动荡,文人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漾可能通过自己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心声。
  6. 文化意义:李漾的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节日、尊重自然、崇尚友情的价值观。同时,作为古典诗歌的代表之一,它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李漾的《九日嘉禾道中》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阅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