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杂感 其二

暗尘随马碾轻车,韶景湖山信足夸。
百世松楸初上冢,一堂裙屐乍还家。
节逢挑菜莺簧滑,路转横桥燕尾叉。
话到池生春草句,独怜有客尚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杂感 其二》是清代李振钧所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景物描写和对过往与当前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时光流逝的哲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李振钧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在《清明杂感 其二》中,李振钧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他对生活、自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诗歌原文
    暗尘随马碾轻车,韶景湖山信足夸。
    百世松楸初上冢,一堂裙屐乍还家。
    节逢挑菜莺簧滑,路转横桥燕尾叉。
    话到池生春草句,独怜有客尚天涯。
  3.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清明杂感 其二》中的“暗尘随马碾轻车”描绘了清明时节尘土飞扬的景象,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愉悦。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韶景湖山信足夸”,表达了对于美好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于生活美景的无限留恋。
  • 家族记忆与亲情怀念:“百世松楸初上冢,一堂裙屐乍还家。”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祖先的追忆以及对家族聚会的温馨场景的描述,透露出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尊重和对亲情的珍视。
  • 节日风俗与生活情趣:“节逢挑菜莺簧滑,路转横桥燕尾叉。”这里诗人用挑菜和莺歌来描述清明节时的热闹场景,以及途中桥梁的优美形态,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春意盎然与离愁别绪:“话到池生春草句,独怜有客尚天涯。”诗人通过春天池塘边新发的春草,引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彼此距离的无奈感慨。

可以看出李振钧的《清明杂感 其二》不仅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而且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家族、友情和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