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杂感 其三

林绿初齐昼闭门,愁逢佳序醉诗魂。
莺花作队浑入梦,桃李成蹊总不言。
改火怕闻新鬼哭,禁烟终荷旧君恩。
不知东郭谁酣餍,赢得深闺笑语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杂感·其三》是清代诗人李振钧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清明节期间的景物和情感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李振钧,字海初,太湖县人,道光己丑一甲一名进士,授编修。
  • 他的作品多以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为主,其中《清明杂感·其三》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林绿初齐昼闭门,愁逢佳序醉诗魂。莺花作队浑入梦,桃李成蹊总不言。改火怕闻新鬼哭,禁烟终荷旧君恩。不知东郭谁酣餍,赢得深闺笑语温。

  2. 诗歌注释

  • “改火”指的是古代农耕社会为了避开凶兆而调整农事活动周期的一种习俗。“新鬼哭”则是指人们为逝去的亲人扫墓时听到的哭泣声。
  • “东郭”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者与清明节相关的特定场所,“酣餍”意味着享受或满足。“深闺笑语温”则描绘了一幅家庭温馨的画面。
  1. 诗歌翻译
  •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期间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感慨。
  • 诗中的“莺花作队”、“桃李成蹊”等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春天的景象,而“改火怕闻新鬼哭”则反映了人们对死亡和哀悼的态度。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通过对清明节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哀思以及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重。
  • 诗中还蕴含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人民生活状态的同情。

《清明杂感·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李振钧作为一位文人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