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五首 其一

又回首、故园春尽。
银楝添香,翠篁匀粉。
小筑梅湖,镜中终日对山影。
闲门水到,还时上、背篷圆艇。
十字蘋边,应盼断、鲤鱼风信。
重省。
软红尘里客,谁似旧游疏俊。
琴心酒斌,总是归期无准。
便绿阴、肯待行人,怕青子、满枝难认。
更瓢笠年年,忍负晚花馀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亭怨慢五首 其一》是清代诗人李慈铭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其内容、风格和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 又回首,故园春尽。银楝添香,翠篁匀粉。小筑梅湖,镜中终日对山影。闲门水到,还时上、背篷圆艇。十字蘋边,应盼断、鲤鱼风信。重省。软红尘里客,谁似旧游疏俊。琴心酒斌,总是归期无准。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与主题深度:《长亭怨慢五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诗中“故园春尽”与“小筑梅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在异乡生活的种种孤独与无奈。
  • 艺术手法:此词采用传统的词牌形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银楝添香”、“翠篁匀粉”、“小筑梅湖”,营造出一幅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通过“十字蘋边”、“鲤鱼风信”等意象的运用,增加了词的层次感和美感。
  1. 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 文学价值:《长亭怨慢五首 其一》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主题,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词中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社会意义:通过对传统诗词的学习和创作,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艺术特色
  • 抒情性:李慈铭的《长亭怨慢五首 其一》充分展现了抒情性,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 意象选择: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如“银楝”、“翠篁”、“十字蘋边”等,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美化了文本,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意的理解。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清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李慈铭作为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传承
  • 文化内涵:李慈铭的《长亭怨慢五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学习。

《长亭怨慢五首 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作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