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二十首 其二

谁唤天公醉。
叹人间、遍遭白眼,鬼犹如此。
骇绝玉棺还未下,争说巫阳行矣。
欲铲尽、穷途名字。
便是王嘉偿债异,问去来、何与痴儿事。
此间乐,恐非是。
年来我亦工逃死。
正通天、赤章奏醮,绯衣休至。
君本灵芝宫里客,隔水犹呼时未。
算暂让、仙家十赍。
忽地秋风回服鸟,再从头料理千秋计。
书到日,为予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其二》是一首具有独特风格的词作,由清代李慈铭所作。此词以其深沉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及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贺新郎·其二》的作者是清代词人李慈铭。李慈铭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作家,他的词作以情感真挚、风格独特而著称。
  • 此词的创作背景并不完全清楚,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某种特定情境下所写,如对人生、社会的感慨或对自然的描绘等。
  1. 词的主要内容
  • 全词通过描写水仙花的形象,传达了深深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词人通过对水仙花的细致刻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寂寞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词中“谁唤天公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万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叹人间、遍遭白眼,鬼犹如此”,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 “骇绝玉棺还未下,争说巫阳行矣”两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感慨。
  1. 词的表达技巧
  • 李慈铭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水仙花比作“白发三千丈”,用“江乡、春风几日,莺花无恙”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怀念。这种比喻和象征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词人的情感世界。
  • 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夸张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有趣。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加了词的语言美感,也使得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1. 词的艺术特色
  • 《贺新郎·其二》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突破了传统的诗词形式,采用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使得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 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词人的才情和创造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1. 词的影响与评价
  • 《贺新郎·其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李慈铭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许多学者和评论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词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 该词在当代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泛引用和学习。许多现代诗人和作家在创作时也会受到它的启发和影响。可以说,《贺新郎·其二》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贺新郎·其二》作为李慈铭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