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香罗薄几重。
柳绵一搭绣床东。
并肩人语玉钗风。
粉指印匀笙叶碧,口脂吹上笛衣红。
一年春过梦游中。
浣溪沙十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十首》是南宋词人史浩所作的一组十首词,每首都以“其三”为题号。以下是对这组词的简要介绍:
词牌和作者信息:《浣溪沙十首》是南宋词人史浩的作品。这些作品通常采用传统的词牌形式,每一首都有固定的韵律和字数限制,便于文人墨客在宴会上即兴吟唱。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史浩是一位宋代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好评,而且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史浩的作品多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作品主题:《浣溪沙十首》的主题多样,涉及情感、山水、历史等多个方面。例如,其中的《浣溪沙·其三》描绘了作者独坐禁寒、倦不知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孤寂与落寞的情绪。而另一首《浣溪沙·其三》则通过对塞上花枝、江南秋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远方相思的情感寄托。这种情感的表达往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笔触,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
艺术特色:《浣溪沙十首》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它们采用了传统的宋词韵律,每首都遵循一定的平仄格律,使得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其次,史浩在词中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作品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例如,他在《浣溪沙·其三》中将云间铁壁雪门僧比作悬崖上的倒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浣溪沙十首》不仅是南宋时期文人雅集时的必吟之篇,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