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尽城南屋覆茅,春风吹尽夏初交。
游蜂队队喧残蕊,飞燕双双理旧巢。
水面圆荷才放叶,墙根稚笋已抽梢。
小窗长日浑无事,一卷离骚手自抄。
初夏园亭偶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拔英的《初夏园亭偶成》是一首描绘初夏园亭风光的诗作。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景观。
李拔英(约1693年—约1765年),字子章,号秋田,清朝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尤其擅长写景咏物,其诗清新雅致,富有情趣。在《初夏园亭偶成》中,诗人用“园尽城南屋覆茅,春风吹尽夏初交”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的转变。这样的描述不仅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具体的自然背景,也预示着即将展开的诗意画卷。
诗中“游蜂队队喧残蕊,飞燕双双理旧巢”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描绘昆虫的活动状态,使画面更加生动。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同时也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的园中,感受着春天的尾声和夏天的序曲。
再往后,“水面圆荷才放叶,墙根稚笋已抽梢”两句则转向了对植物生长状态的描绘。通过对荷花、荷叶、笋等元素的细致观察,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片段,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部分,通过这一部分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循环和自然更迭的深切感悟。
诗的结尾“我行忽忽不自得,日暮还家无余事”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愉悦心情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古人隐逸理想的一种追求。通过这样的结尾,李拔英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观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外在景物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与反思。
《初夏园亭偶成》是一首结构严谨、意境深远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和热爱。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更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