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邕书院正学堂联

儒馆辟边城,渐户多弦诵,士励廉隅,快养人材为世用;
郡斋邻讲院,喜公暇论经,夜深闻读,不忘书味似儿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邕书院正学堂联》是清代诗人李彦章创作的一首古诗,原文如下:儒馆辟边城,渐户多弦诵,士励廉隅,快养人材为世用;郡斋邻讲院,喜公暇论经,夜深闻读,不忘书味似儿时。这首诗通过描绘西邕书院的环境和学风,展现了古代书院的教育宗旨和学习氛围

这首诗的背景是思恩府知府李彦章在清道光年间创建的西邕书院。书院规模宏大,设有大门、讲堂、正学堂等多个建筑,是当时教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诗中“儒馆辟边城”一句,描绘了书院作为边疆学术中心的地位,强调其对人才的培养和教化作用。同时,“渐户多弦诵”表明书院成为了学者聚集之地,人们在这里勤奋学习,弦诵不绝。

诗句“士励廉隅”反映了书院教育注重品德修养的理念。李彦章认为,学者应当以廉洁自持,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这一点在“快养人材为世用”中得到体现,即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将为国家所用,实现社会价值。“夜深闻读”一句则表达了书院学习氛围浓厚,学者们即使在深夜也不忘读书求知的情景。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得书的味道在读者心中久久难忘。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西邕书院正学堂联》不仅记录了书院的教育历史,也反映了清代的教育思想和社会风貌。诗中的“忘书味似儿时”表达了一种对于知识渴望和追求的情感,这种情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记忆。因此,该联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研究清代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重要内容。

《西邕书院正学堂联》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古诗,它通过对书院环境的描绘和教育理念的阐述,展现了古代书院的教育宗旨和学习氛围。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教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