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读圣谕亭联

圣训敷言,知道在伦常,业先耕读;
民劳思善,愿人勤守隘,俗革歌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宣读圣谕亭联》是李彦章创作的一副对联,它以简洁的言辞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对社会的期望。以下是关于该对联的相关介绍:

  1. 创作背景:李彦章是清朝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字兰卿,号榕园居士,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任山东盐运使等职。他的文学作品包括《榕园文钞》和《榕园楹帖》等,展现了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李彦章在担任思恩知县期间,题写了“宣读圣谕亭联”,这一行为反映了他对民众教化的重视。
  2. 对联内容:《宣读圣谕亭联》全文为:“圣训敷言,知道在伦常,业先耕读;民劳思善,愿人勤守隘,俗革歌墟。”这副对联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其中,“圣训敷言,知道在伦常,业先耕读”表达了遵守传统道德规范、重视农耕读书的重要性。而“民劳思善,愿人勤守隘,俗革歌墟”则提倡人们勤劳善良,希望社会风气能够清新,人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副对联不仅是李彦章个人思想的产物,也是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一种体现。
  3. 艺术价值:《宣读圣谕亭联》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清代对联艺术的杰出代表。对联中的用字精准,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展现了其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深刻理解。这副对联不仅是李彦章个人作品的高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4. 文化传承:《宣读圣谕亭联》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联的形式,它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孝道、仁爱、勤劳、节俭等。这些价值观不仅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联的学习与传承,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李彦章的《宣读圣谕亭联》不仅是一副对联,更是一幅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的艺术品。它以简洁的文字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学习和传承这样的经典作品,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