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经年走传车,刘生批答苦纷挐。
闲情赋罢无馀事,来倚西风看菊花。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七 (甲辰年)
介绍
它由元好问所作,内容为: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为篱下丛,色正艳而香清。采之将何赠,持此空盈箱。
予欲充吾怀,愁人聊一觞。不学陶渊明,无尔后庭名。
赏析:
菊花是秋天的使者,在古代文人眼中,它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隐逸的生活,常常与陶渊明联系在一起。这首《以菊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七 (甲辰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元好问在这首诗中借陶渊明自比,表达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喜爱和追求。他的诗歌风格深沉、含蓄,善于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宴会上,被友人送来的菊花所触动,从而写下的一首答诗。
第一句“秋菊有佳色”,直接点明了菊花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裛露掇其英”,“裛露”是指露水沾湿了花朵,使得它们更加鲜艳,“掇其英”则是摘取了菊花的花朵。这两句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菊花的喜爱和追求。他认为,菊花能够带来快乐和安宁,就像陶渊明一样远离世俗纷扰。这两句话既赞美了菊花的美好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一为篱下丛,色正艳而香清。”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在篱笆下生长的情景。这里使用了“篱下”、“丛”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菊花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和状态。同时,通过对比“色正艳”和“香清”两个形容词,突出了菊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第五句“采之将何赠,持此空盈箱。”则是诗人对于菊花的思考。他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赠与菊花,只能把菊花放在箱子里。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菊花的珍视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
第六句“予欲充吾怀,愁人聊一觞。”则是诗人的情感流露。他想要通过饮酒来填充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此来忘却忧愁和烦恼。这里的“愁人”一词,既指他自己,也指那些无法摆脱困境的人。
最后一句“不学陶渊明,无尔后庭名。”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和警示。他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而是应该继续过自己的生活。这里的“后庭名”指的是古代帝王后宫的华丽建筑,用来形容繁华富贵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述和自己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