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六首选四 其五

端忧捐众务,永日常独闲。
野侣共相招,薄暮游前川。
临流一萧散,落日满秋田。
林木多高风,漠漠望远山。
晴景良复佳,幽抱殊未宽。
樵牧归已尽,却回思悄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秋六首选四 其五》这首诗是清初诗人李宪噩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此诗的主要内容、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 端忧捐众务,永日常独闲。
  • 野侣共相招,薄暮游前川。
  • 临流一萧散,落日满秋田。
  • 林木多高风,漠漠望远山。
  • 晴景良复佳,幽抱殊未宽。
  • 樵牧归已尽,却回思悄然。
  1. 内容解析
  • 忧国之情:“端忧捐众务”反映了诗人因国家大事而忧虑的心情,他常常为国事操劳。
  • 闲逸生活:“永日常独闲”描绘了诗人在政务之余寻求内心的宁静与闲暇。
  • 友人相聚:“野侣共相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共享天伦之乐。
  • 自然景观:“薄暮游前川”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漫步于前川的美景。
  • 山林之美:“林木多高风,漠漠望远山”描述了林木高大挺拔,远处山峰清晰可见的自然风光。
  • 夕阳余晖:“落日满秋田”捕捉到了夕阳下田野的色彩,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浪漫。
  • 心境写照:“晴景良复佳,幽抱殊未宽”体现了诗人尽管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但内心依然感到有些郁结不宽。
  • 归家思情:“樵牧归已尽,却回思悄然”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淡淡期待。
  1. 情感表达
  • 忧国忧民:诗人通过描写国家大事和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忧虑。
  • 向往闲适:诗中多次提到“永日常独闲”,显示诗人渴望摆脱公务烦扰,享受片刻的闲适时光。
  • 友情珍贵:与友人相聚的画面,展示了诗人珍视朋友间的情谊,以及他们在闲暇时光中的欢聚。
  • 自然和谐:对自然的描绘,如“落日满秋田”、“林木多高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热爱和赞美。
  • 心境复杂: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人的内心世界被细腻地刻画出来,既有欣赏也有感慨。
  • 回归思考:最后一句“却回思悄然”,表明了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情景交融,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意象鲜明:诗人运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落日”、“林木”、“远山”,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语言凝练: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含蓄,能够深刻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结构严谨: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每个部分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 韵律和谐:诗歌的押韵和节奏处理得当,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李宪噩的《感秋六首选四 其五》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思想情感以及艺术风格。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要关注自然,珍惜生活中的闲适时光,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