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忧捐众务,永日常独闲。
野侣共相招,薄暮游前川。
临流一萧散,落日满秋田。
林木多高风,漠漠望远山。
晴景良复佳,幽抱殊未宽。
樵牧归已尽,却回思悄然。

【注释】

端忧:忧虑。捐(juān):放弃。永日:终日。薄暮(bó mù):傍晚。

闲:安适,闲适。野侣:隐士。相招:邀请。前川:前面一带的河流,这里指近郊。落日:太阳下山后。秋田:秋天的原野。

林:树林。漠漠:茫茫的样子。远山:远处的山。

晴景:晴好的天气。良:很,极。幽抱:隐居的生活志趣。殊:不,很。

樵(qiáo):砍伐山林的人。牧:放牧。已:尽。却回思:回来时想到的事。悄(qiǎo):安静,寂静。然:于是、这样。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感秋六首选四 其五》。这首诗是诗人感怀身世之作,表现了诗人在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功业无成的无奈与悲凉之情。

首联“端忧捐众务,永日常独闲”,起笔突兀而有力。诗人以“端忧”二字总领全篇,道出一个为国为民而忧虑挂心的政治家形象。他因担忧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不得不放弃许多个人事务,整日处于忙碌之中。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总能摆脱世俗纷扰,享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与闲适。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叹。

颔联“野侣共相招,薄暮游前川”,继续描绘了诗人与隐居友人之间的交往场景。他们在黄昏时分一同前往郊外游玩,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一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然而,尽管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但诗人却始终无法摆脱官场的束缚和压力,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

颈联“临流一萧散,落日满秋田”,紧承上联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河边独享清寂的情景。他站在河畔,眺望着夕阳西下,将金黄的余晖洒满秋日的原野。这一刻,诗人似乎忘却了一切烦恼与忧愁,只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然而,这种短暂的宁静并不能让他真正解脱,反而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空虚与迷茫。

末联“林木多高风,漠漠望远山”,则转向描写远景山水之美。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四周,只见林木葱茏,云雾缭绕,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这种自然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然而,诗人并没有沉醉其中,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感慨之中。他想起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充满了曲折与坎坷,功业未成身先死;也想起了自己与妻子之间的恩爱情缘最终未能走到最后;更想起了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的忠臣义士们。这些往事如同流水般涌上心头,令他不禁感慨万分。

尾联“晴景气良复佳,幽抱殊未宽”。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自己的心情与感受。虽然眼前晴空万里、风景优美,但他心中却依旧无法释怀那些过去的往事与情感纠葛。他的心事难以排解,心境难以宽畅。

这首诗以诗人的内心世界为线索展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壮志却又遭遇挫折的政治家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