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销众星出,始昏散疏朗。
空院益凄清,中庭聊偃仰。
淡漠转无语,休暇自成想。
夜久露初下,天高气逾爽。
始自念授衣,谁家砧杵响?
诗句释义
感秋六首选四 其六
李宪噩创作赏析
在古代文学中,秋天常常被赋予一种深邃、凄凉的美。李宪噩的《感秋六首选四 其六》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深沉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云销众星出,始昏散疏朗。”这两句描绘了秋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消散,众星开始显现。这里的“始昏”指的是日落时分,“散疏朗”则形容天空逐渐明亮起来。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空院益凄清,中庭聊偃仰。”这两句进一步加深了秋天的凄凉之感。空荡荡的庭院显得更加寂静,而中庭则是诗人休憩的地方,他在这里悠闲地躺下身体。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淡漠转无语,休暇自成想。”这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再言语,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这里的“淡漠”和“无话”表达了诗人的沉默和内省,而“休暇自成想”则揭示了诗人在闲暇之余所进行的思考和想象。
“夜久露初下,天高气逾爽。”这两句再次回到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夜晚降临,露水开始滴落,天空变得更加高远。这里的“逾爽”传达了秋天夜晚空气清新、心情舒畅的感觉,使得全诗达到了一个高潮。
“始自念授衣,谁家砧杵响?”这最后一句则回到了现实生活的琐碎之中。诗人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应该准备衣物过冬,而此时,谁家传来了敲打衣物的声音?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又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感慨。
李宪噩的《感秋六首选四 其六》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篇。通过对季节变化、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秋天的深深眷恋和复杂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