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寄兰公敬之

凉风何自起,天末独悲秋。
大木批可惜,炎氛侵未休。
越中断消息,湘上漫离忧。
二子能知我,相望叹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末寄兰公敬之》是清代诗人李宪乔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李宪乔,字子乔,号少鹤,是清朝山东高密人。乾隆四十一年,他被召入京参加举人考试并成功,之后担任归顺知州等官职。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工诗文,著有《少鹤诗钞》等作品。
  • 诗作创作:《天末寄兰公敬之》是李宪乔晚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晚年的思想情感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1. 艺术特色
  • 形式结构:此诗为五言律诗,遵循固定的格式和韵律,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
  • 语言风格:全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哀思与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怀念。
  • 象征意象:诗中“凉风”和“秋”,象征着清冷的秋天以及随之而来的凄凉之感;“大木”可能指墓碑或故友的象征,“炎氛侵未休”暗示着战乱带来的不安与忧虑。
  1. 文学史地位
  • 文学贡献:作为李宪乔的代表作,《天末寄兰公敬之》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展示了清代中期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后世影响:此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共同心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天末寄兰公敬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清代文人的心灵世界。这首诗不仅仅是李宪乔的个人情感表达,更是其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