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乔
【注释】 1. 后对月有怀石门精舍川:在诗中,“川”指代作者的住处。 2. 苦爱澄秋月:形容诗人对于清澈明亮的秋季月亮的喜爱。 3. 初晴望浩然:刚刚晴朗之后,望着广阔的天空。 4. 乱云归大壑:指云雾缭绕,如同山壑一般。 5. 凉露湿空天:清凉的水珠洒落,使天空湿润如画。 6. 山静无留影:山峰宁静,没有留下任何影子。 7. 潭虚得静缘:水面平静如镜,映照出内心的安静。 8. 因思道门友
注释: 1. 赠单丈书田:写给姓单的人,字田。丈,对人的尊称;书,书信,诗篇。 2. 迹近不相识:好像和对方没有见过面。迹近,接近,好像;不相识,不认识。 3. 深惭等世人:深深地感到自己与世上人不同。惭愧,感到羞愧;等,等于;世人,指世上人(包括你、我在内的一般人)。 4. 能除众有句:能够去除世俗中的那些说法。能除,去除;众有,俗语、陈词滥调。 5. 独得古无贫:独自得到古人所推崇的清廉
朝阳寺 朝阳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山南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这首诗是作者对朝阳寺的描绘,通过描写朝阳寺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他对朝阳寺的喜爱和向往。 译文: 朝阳寺 我不认识朝阳寺,只能牵着藤蔓过石门。 海云青矗矗,山气郁魂魂。 半壁灵楸大,悬岩古佛尊。 更寻南涧水,危坐听潺湲。 注释: 朝阳寺(1.) :朝阳寺为唐代著名佛教圣地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北17公里处的伊河与洛河交汇处,依山而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结合内容具体地把握诗句的意思,同时还要能揣摩诗词的表达技巧和意境等。 第一句“画阁倚晴春”中“倚”字写出了画阁与晴日春光的和谐之美,也表现了诗人赏景时的心情。第二句“门前屐齿新”,描绘出一幅踏雪寻梅图,诗人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的精神风貌。第三句“近山犹有雪”“深竹似无人”两句写景
【注释】 端居:指闲居无事。 棘篱依短椽:用荆棘编成的篱笆和短竹做的椽子。比喻简陋的住所。 萧然:形容寂静空荡。 宿雾连晨重:浓雾一直延续到早晨。 春菲入夏延:春天的芬芳弥漫到夏天。 溪容元结傲:指元结在山水间游历,自得其乐。 榻为管宁穿:指管宁以草席为床,生活清简。 【赏析】 《端居言怀》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闲居时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的心境
【解析】 1.同:和,一同。 2.王蜀子:即王氏子,王氏兄弟的排行最小者,这里泛指友人。 3.暝:日落,黄昏。 4.端:山脚。 5.星下坐来久:指在星光照耀下静坐良久。 6.松梢听处寒:指在松树的枝叶间听到清冷的声音。 7.壑风:深谷之风。夜深人静,壑风入耳,更觉得寂静无声。 石气逼衣单:石头的气息逼人,寒冷刺骨,令人感到衣衫单薄。 8.苍苔滑:长满苔藓的地面上,踩上去感觉滑腻。 9.朝来有鹤看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一位山中僧人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僧人深沉友情的怀念。 首句“自识鹤阿师”,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对这位僧人的称呼。这里的“自”字,表明了诗人对这位僧人的认同和尊重。而“鹤阿师”则是对这位僧人的亲切称呼,暗含了诗人对他高洁品格的赞赏。 第二句“斋身无点缁”,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僧人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斋身”,意味着僧人过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的生活。而“无点缁”
冬日闲游赠王东溪 冬天喜欢晴朗的景致,我带着筇杖小游。 暖阳下,脚下的草微微发黄,远处的松树在风中摇曳。 樵夫走的小径上没有说话声,午后的炊烟才刚刚升起。 看到麋鹿悠闲地漫步,我们相视一笑,都迎来了这美好的时光。 注释: - 冬野爱晴景:冬天的野外喜欢晴朗的景色。 - 小游携短筇:带着筇杖的小游。 - 暖依下陇草:温暖的阳光下,脚下的草微微发黄。 - 声在远原松:远处的松林传来松的声音。 -
【解析】 此诗题名“赠义融上人”,是诗人赠别一位僧人义融的一首赠答诗。义融上人是僧人义融的名字,他住在云中寺。从诗的内容看,义融上人也是一位高僧,与王维交往甚深。诗中“旧住”二字,说明两人相识已久;“何年去石桥”,写他出家前曾到石桥游玩的情景。这两句是回忆当年往事,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曙吟残月在”写日出时,他在禅房中吟诵经文,月影斜照在残卷上。“寒定夜香销”,写夜晚禅房中焚香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中“频嘶”“疾日下寒原”写出了马匹的疲劳,“烟远”“雪昏”描绘出环境的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