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胜寺居即事

出游非诣客,心事与僧论。
残雪暮归寺,夕阳深闭门。
隔乡鸿信少,近宿鹊声繁。
几上长江卷,聊将止睡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兴胜寺居即事》是清代诗人李宪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兴胜寺居住期间的所见所感。下面将从诗歌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朝时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展现了清代文学的风貌。
  • 作者生平:李宪乔,字子升,号石门,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1. 主题内容
  • 描绘景象:诗中通过对兴胜寺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如白日、杏花、深院、朱帘、燕子等,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表达情感:通过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种心情体现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自然美的无限向往。
  1. 艺术特色
  • 音律和谐:《兴胜寺居即事》采用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其音节匀称,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
  • 意象清晰:诗中的意象鲜明,如“宫阶白日杏花落”等,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意境和节奏感。
  • 语言简练:尽管采用了较为繁复的艺术手法,但整个诗篇的语言表达依然保持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变迁:通过对兴胜寺的描绘,诗人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体现文人精神:李宪乔作为一位文人,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心态,代表了当时文人群体的一种精神面貌。

《兴胜寺居即事》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人所称颂,而且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也值得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