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寄敬之

僻县又残腊,山重云复遮。
书来如过客,梦好当还家。
烛冷觉人少,酒空何处赊。
飘飘愁一叶,犹自滞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寄微之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表达了作者在岁末之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首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年),当时白居易与友人微之分别已久,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变得稀少,而岁月流转,又到了一年的尾声。通过这组诗,白居易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以下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
  • 创作年份为元和九年,即公元814年。此时白居易与朋友微之已经分别多年,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日渐稀少,而时间的流逝也让彼此间的思念愈发浓厚。
  1. 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围绕“岁暮”和“寄情”两大主题展开。诗人通过描绘岁末的时节变化、自然景象以及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1. 艺术特色
  •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隐喻着自己与友人之间距离的增大和时光的流逝。如“池冰晓合胶船底,楼雪晴销露瓦沟”一句,既描绘了冬日景色,又暗喻了两人分离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
  • 在语言表达上,白居易采用了简洁明快而又含蓄蕴藉的风格,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有画面感,又能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岁暮寄微之三首》不仅是白居易文学创作中的佳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达友情与时代变迁的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文学风格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