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

晓雨初晴烟未收,江云一带引轻舟。
模糊认得南徐树,不到家山十六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是清代诗人李基和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晓雨初晴烟未收,江云一带引轻舟。
    模糊认得南徐树,不到家山十六秋。

  2. 诗歌翻译
    清晨的雨水刚刚停歇,天空中的云气尚未散去,江面上泛起了轻薄的雾气。
    江边的树木若隐若现,仿佛是模糊的轮廓,让人无法辨认出具体的位置。
    我站在岸边,眺望着远方的家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诗句解析

  • “晓雨初晴烟未收”:描述了清晨时分,雨后初晴的景象,烟雾还未散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
  • “江云一带引轻舟”:描绘了江面上云雾缭绕的景象,一艘轻舟在云雾中穿行,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 “模糊认得南徐树”:这里的“南徐树”可能是指家乡的某种树木或者标志,诗人通过模糊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不到家山十六秋”: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未能回到家乡,已经过了十六个春秋的遗憾和感伤。
  1. 艺术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此外,诗人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2. 历史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清代的历史环境有关。当时清朝正处在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李基和身处宫廷之中,目睹了国家的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3. 文化价值
    《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