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客长安作五首 其四

西来宛马络青丝,万炬围城罢猎时。
黍逼故宫秋自满,鸿号中泽暮何之?
浮云回首悲关塞,返照经心望崦嵫。
一滞双洲情不惬,蒹葭摇落好谁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其四》是唐代诗人李因笃的作品。李因笃(750-792),字子长,号东川居士,唐朝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为内容。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其四》中蕴含的深意,不仅仅是简单的咏史,更是诗人通过历史变迁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安史之乱后的社会背景下,李因笃通过这首诗传达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不仅触动了读者的心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共同心声。

李因笃通过对长安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长安作为古都,曾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但如今却经历了多次战乱的破坏。诗中的“乱水遥分飞雪幕,清歌旧识采莲舟”形象地描绘了战火后的荒芜景象,以及那些曾经熟悉的情景和歌声,反映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李因笃通过回忆长安的历史盛况,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终南太华古林垌,更使长河绕”等句,不仅展现了长安的自然风光,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时期的留恋。而“转饷江天频告瘁,南方征调几时休?”则反映了作者面对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李因笃的诗歌还体现了他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不仅关注社会的动荡,也反思了自己与时代的关系。“转饷江天频告瘁,南方征调几时休?”反映了诗人在战乱中艰难度日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这种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其四》不仅是李因笃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诗作。通过对长安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诗人传达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些深刻的主题和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