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北拱帝城开,古殿阴移万树哀。
地老黄蒿通作柱,霜侵白骨半生苔。
临城猎骑櫜弓入,带郭渔舟击棹回。
近说西羌诸部劲,秋深牧马过边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三川北拱帝城开,古殿阴移万树哀。
地老黄蒿通作柱,霜侵白骨半生苔。
临城猎骑櫜弓入,带郭渔舟击棹回。
近说西羌诸部劲,秋深牧马过边来。
杜诗《秋兴八首·其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首诗是《秋兴八首》中的第二首,它通过夔州的晚景来抒发诗人想望长安和功名无望的怨愤心情。
杜甫在夔州的孤城落日斜之际,心系着远在长安的故园。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思乡之情,夜不能寐地翘首北望。这种强烈的怀念之情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杜甫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自然景象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如“山石上爬满了藤萝。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也暗含了诗人心境的流转与变化。
《秋兴八首·其二》不仅是一首单纯的抒情诗,它还体现了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这组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抒写遭逢兵乱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于凄清哀怨之中展现出沉雄博丽的深闳意境。
《秋兴八首·其二》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一部杰作,它不仅展示了杜甫深沉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通过对这一组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以及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