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军嶂山望震泽

崇岩搏象形,盘踞雄军嶂。
岌嶪耸天半,奇怪露万状。
睇后景已微,瞻前情弥广。
树杪浮震泽,一气流滉瀁。
洪涛杯底泻,群岫波中漾。
长空白浩浩,吴越失归向。
振衣激天风,苍崖溅寒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军嶂山望震泽》是清代李雍来创作的作品。《登军嶂山望震泽》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作品,通过对军嶂山和震泽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简介:李雍来,字宾王或滨篁,号迂松,无锡人,乾隆年间曾任广西知县。
  • 创作时期:《登军嶂山望震泽》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山水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赞美。
  1. 诗歌内容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描述了崇岩搏象形、盘踞雄军嶂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山峰巍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的赞叹。
  • 水文描写:提及了树杪浮震泽的景象,一气流滉瀁,以及洪涛杯底泻,群岫波中漾等描写,展现了水文景观的动态美和宁静美。
  1. 艺术特色
  • 比喻手法:诗中使用了“崇岩搏象形”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军嶂山的雄伟与奇特,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起一幅生动的画面。
  • 意境营造: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使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内心的平静。
  1. 文学价值
  • 文化传承:作为文学作品,《登军嶂山望震泽》不仅展示了清代文学的艺术成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登军嶂山望震泽》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 教育意义:该诗作在教学过程中常被用作范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登军嶂山望震泽》不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诗歌、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能体会到他们在面对自然时所表现出的谦卑和平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