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龙山游石浪庵

晨光开九峰,嶙嶒下鳌背。
林杪见锡山,正与龙峰对。
寻流径屡转,灵异走茫昧。
亭槛渺震泽,远岫青入黛。
塔影落长空,石奔浪花碎。
众响吹天风,白日忽冥晦。
迢迢望草庵,苍松复云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龙山游石浪庵》是一首由清代李雍来创作的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歌原文
    晨光开九峰,嶙嶒下鳌背。 林杪见锡山,正与龙峰对。寻流径屡转,灵异走茫昧。 亭槛渺震泽,远岫青入黛。 塔影落长空,石奔浪花碎。 众响吹天风,白日忽冥晦。 迢迢望草庵,苍松复云瞹。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描述了从清晨开始的景色变化,从九个高峰的阳光照射到鳌背山,再到林梢上锡山与龙峰的相对,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山水画。
  • 灵异氛围的营造:通过“灵异走茫昧”和“白日忽冥晦”,诗人表达了在大自然中的神秘感受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诗中提到的“亭槛渺震泽,远岫青入黛”和“塔影落长空,石奔浪花碎”,不仅展示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1. 作者简介
  • 李雍来(1769年—1840年),字宾王,一字滨篁,号迂松,江苏无锡人,清代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在表现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成就。

《自龙山游石浪庵》不仅是李雍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