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嵩山寺逢浦大德星

远寻山下寺,不识山中路。
隔云孤磬声,桂花清幽处。
思君却逢君,相对斜阳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嵩山寺逢浦大德星》是一首清代的古诗,作者是李雍来。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与诗歌背景
  • 作者:该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李雍来。
  • 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其背后可能有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环境影响。
  1. 诗歌全文
  • 远寻山下寺:诗人远赴嵩山之下的寺庙进行探访。
  • 不识山中路:在探索过程中,诗人对山路并不熟悉,表达了一种迷茫和探索未知的感觉。
  • 隔云孤磬声:远处传来寺庙中的钟声,虽然隔着云层,但仍然清晰可闻。
  • 桂花清幽处:在钟声的引导下,诗人发现了一处桂花盛开的地方,显得格外清新幽静。
  • 思君却逢君:诗人在此处遇到一位名叫“浦大德星”的人物,两人意外相遇,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 相对斜阳树:两人在落日余晖中相对而立,周围的景象也显得更加宁静。
  1. 诗歌主题
  • 探索与发现:诗人通过对嵩山寺的探索,以及对山中景象的描述,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 相遇与思念:诗中的“思君却逢君”体现了诗人在特定时刻对某人的思念与相遇的喜悦。
  • 清幽与宁静:通过描述桂花、清幽的环境和斜阳下的树木,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平静的意境。
  1. 艺术特色
  • 押韵和用词:诗歌采用了押词韵的形式,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意象与象征:诗中“隔云孤磬声”、“桂花清幽处”等意象丰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文学价值:《游嵩山寺逢浦大德星》作为清代的古诗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思想内涵: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思想倾向和文化特点。

李雍来的《游嵩山寺逢浦大德星》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人际关系的古诗,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思想意义。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