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寻山下寺,不识山中路。
隔云孤磬声,桂花清幽处。
思君却逢君,相对斜阳树。
【注释】:
远寻山下寺,不识山中路。 ——远寻:远去探寻。山下寺:指嵩山脚下的少林寺。不识:不认识。山中路:山路。
隔云孤磬声,桂花清幽处。 ——隔:隔着。云:云雾。磬声:寺庙中敲击磬石的声音。清幽:寂静而幽雅。
思君却逢君,相对斜阳树。 ——思君:思念你。却逢:偶然遇见。君:对别人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游嵩山时偶遇一位叫浦大德的人,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宁静优美,富有禅味。
首句“远寻山下寺”,写出了诗人远去探寻的情态,表现出他对嵩山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显示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不怕路途遥远,只为了寻找心中的圣洁之地。
次句“不识山中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迷茫与困惑之情。他虽然已经来到了嵩山脚下的少林寺,但仍然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找到了通往圣境的道路。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安。
第三句“隔云孤磬声”,则通过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幽雅的画面,为读者营造出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里的“隔云”既暗示了诗人所处位置的高远,又表现出了他心境的宁静和超脱。而“孤磬声”则更增添了这份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悠扬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之间,让人心生敬畏。
尾联“思君却逢君”,则巧妙地运用了“思君见君”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浦大德相逢时的惊喜和喜悦之情。这句诗不仅点明了诗题中的“游嵩山寺逢浦大德星”,还巧妙地将“思君”与“相逢”相结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动人。同时,“相对斜阳树”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夕阳下相遇,相互倾诉心声、畅谈理想。这种场景让人感到温暖和美好,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深厚的友谊和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