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去路旧曾经,一片云帆未肯停。
斜日乱山春草绿,鹧鸪啼尽短长亭。
注释:家是家乡松圃,我送回家乡,这是一条已经走过的路,但我的思念之情却从未停止。一片云帆在海上飘荡,不肯停留。斜阳照在乱山之上,春草绿了,鹧鸪的鸣声此起彼伏,短长亭上离别的人已经离去。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牵挂。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景色和友人离去的情景,将思乡之情和惜别之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思君去路旧曾经,一片云帆未肯停。
斜日乱山春草绿,鹧鸪啼尽短长亭。
注释:家是家乡松圃,我送回家乡,这是一条已经走过的路,但我的思念之情却从未停止。一片云帆在海上飘荡,不肯停留。斜阳照在乱山之上,春草绿了,鹧鸪的鸣声此起彼伏,短长亭上离别的人已经离去。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牵挂。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景色和友人离去的情景,将思乡之情和惜别之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解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前两句写诗人在龙岭憩息,听到霁峰吹笛;后两句写诗人看到翠竹如云,感到豪情壮志难抒胸臆。 【答案】 译文: 我来到龙岭上歇息,听到霁峰上传来阵阵悠扬的笛声。 从鳌背上摘取芙蓉花,翻身落入浓绿之中。 我带着豪情携铁笛,吹响石门松涛声。 草长得高长荒废樵夫小径,傍晚天空中云朵收拢,显得更加美丽。 曲调结束万籁俱寂,黄昏的景色笼罩诸峰。 赏析
历下怀鲍若洲 一首表达离忧与思念之情感古诗赏析 1. 诗作原文 离忧难自写,空复理瑶琴。 不有天中月,谁知别后心。 关山怜独往,梦寐苦相寻。 七十二泉水,思君情共深。 2. 注释解析 - 离忧难自写:表达离别带来的忧愁难以自行诉说。 - 空复理瑶琴:尽管尝试弹奏玉琴,但内心空虚。 - 不有天中月:没有月亮的陪伴,无法照亮心情。 - 关山怜独往:在孤独中独自行走于关山之间。 - 梦寐苦相寻
【注释】 访龙缝泉:到访龙缝泉。访,访问、拜访。龙缝泉,即龙潭泉,在今陕西长安县。 茅庵开木末:茅屋在树荫下,开张着窗子。木末,指树木的尖端或梢头。 一雨晚初晴:一场春雨过后,天刚刚放晴。 忽共白云往:突然和白云一起飘去了。 闲寻流水声:悠闲地寻找流水的声音。 幽人此终古:隐士就在这终古长存。幽人,指隐士。终古,指永远。 泉石至今清:泉水与石头到现在依然清澈。泉,指山间清泉。 断碣迷苍藓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进行理解分析作答。“春城乱飞雪,欲霁忽招寻”,春天的京城里大雪纷飞,正想停歇却突然想起要去寻访什么;“孤磬午长寂,片云寒自深”,中午时分寺院里响起了悠扬的磬声,一片云在寒空中飘荡;“梵庭听鸟语,潭水识禅心”,寺院中鸟儿啼鸣,我倾听着这声音,潭水中映出了我的心境;“相对还相忆,悠然古树阴”
【注释】 暝色:天色将晚。诸峰:众多山峰。迷离:模糊。霭:云雾。抱琴:抱着琴。随:跟随。暮鸟:傍晚归来的鸟儿。拄策:拄着拐杖。蹑云踪:踏着云雾的痕迹。一林:满山林木。幽赖:幽雅闲适。苍松:苍翠的松树。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是诗人在游览名山名胜时所写。 首句“暝色起诸峰”,描绘出一幅黄昏时分群峰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暝色”指的是天色将晚之时,而“诸峰”则是指周围的众多山峰
诗句释义: 1. 龙山晚眺怀裛枫:在龙山上眺望,心怀裛枫。裛枫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地名。 2. 鲁酒汶阳别,风流何日攀:在鲁地(今山东曲阜)的汶阳分别时,不知道何时还能再相聚。这里的“鲁酒”可能指的是一种饮品或地方特产。 3. 相思千里月,独眺九龙山:在遥远的千里之外,只能望着天上的明月,独自一人望着九龙山。这里的“九龙山”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是指山脉的名字。 4. 鸟宿烟村暝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夜坐翠深阁,春风吹片月(夜坐翠深阁,春风吹片月。) - “夜坐”:在晚上独自坐着。 - “翠深阁”:指绿意盎然且深远的阁楼。 - “春风”:春天的风。 - “片月”:一弯新月。 - “相对影俱闲”:彼此的影子都很悠闲。 - 湖水照如雪,梅花寒在山(湖水照如雪,梅花寒在山。) - “湖”:指湖泊。 - “水”:湖水。 - “照如雪”:形容月光皎洁如雪。 - “梅花”:指梅花。
注释: 晚过忍草庵,登上贯华阁,怀念邹豫章、吴裛、枫鲍若洲 逸响发樵歌,寻僧到绿萝。 虚堂悬木杪,幽径入云窝。 一眺群山远,青苍落日多。 烟霞人不见,室迩奈情何。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诗人在登高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晚过忍草庵,登上贯华阁”,表明了时间是傍晚,地点是在忍草庵和贯华阁之间。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联“逸响发樵歌,寻僧到绿萝。”
笠泽湖 水势吞吴越,微茫寒雾多。四围盘碧嶂,一气滚苍波。 洲渚连天远,风帆带雨过。襟怀添浩荡,鼓枻发长歌。 【翻译】: 笠泽湖的水势浩瀚无边,笼罩着吴越之地,四周环绕着青翠的山峦,一片苍茫,寒雾缭绕。湖水与四周的山峦相连,远处的水天相接,风帆在风雨中驶过。心胸豁然开朗,心情更加开阔,于是挥桨击水,唱起了悠扬的长歌。 【注释】: 1. 笠泽湖:古湖泊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2. 吞吴越
注释: 春色来到了松关,樵夫们追逐小鸟归来。 飞来一片月光,照亮了万重山峦。 疏影在梅花中乱舞,石阶上寒香飘荡。 可能当夜深人静,我们一同攀爬幽静的山冈。 赏析: 此诗以“梅”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春色已至,松门开放,樵夫们追逐鸟儿归来。月光如片飞来,照亮万重山峦。疏影与梅花相映,寒香在石阶上弥漫。诗人可能打算在月色朦胧之夜,与朋友一起攀登幽静的山冈,共度美好时光。全诗通过对梅、月
【注释】 送春:春天已去,又到了送别之时。 衰年春去更如何:年老体衰,春天一过,更添忧愁。 啼倦流莺芳草绿:鸟儿在啼叫到困倦的时候,芳草地上已经长出嫩绿的草丛。这里指春天已经过去,鸟儿啼鸣疲倦了。 魂消客馆雨声多:我像魂魄一样消散在旅馆里,听着雨声更加悲凉。这里的“魂”是灵魂的意思,诗人用此来形容他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诗。首句写诗人年老体衰
对镜 廿年憔悴辱风尘,头上空余白发新。四海倦游知己泪,吞声滴向镜中人。 注释: 二十年来,我饱经沧桑,饱受风尘之苦,头上白白的头发又增添了几缕。 我四海为家,四处漂泊,如今已厌倦了这种生活,不禁流下同情我的知己的泪水。 我叹息着,眼泪滴落在铜镜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晚年感怀的诗。全诗通过对镜自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与总结。 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廿年憔悴”和“白发新”这两个意象
【注释】: 远寻山下寺,不识山中路。 ——远寻:远去探寻。山下寺:指嵩山脚下的少林寺。不识:不认识。山中路:山路。 隔云孤磬声,桂花清幽处。 ——隔:隔着。云:云雾。磬声:寺庙中敲击磬石的声音。清幽:寂静而幽雅。 思君却逢君,相对斜阳树。 ——思君:思念你。却逢:偶然遇见。君:对别人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游嵩山时偶遇一位叫浦大德的人,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宁静优美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注释: “孤舟”指孤独的小船,“遥夜”形容夜晚遥远且寂静。这里用“孤舟”和“遥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 第二句: 注释: “影逐溪风荡绿波”描述的是月光下小船的影子随着微风在清澈的水中摇曳的景象。 第三句: 注释: “对圆月”指的是面对满月的景象。这里表达了诗人与月亮相对而坐,共享明月之美的情景。 第四句: 注释:
【注释】 闻雁:听到大雁的叫声。 频年别思渺江头:频频思念着离别的人。渺,遥远。 每望乡音结远愁:每逢听到乡音就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忧愁。 独倚空斋残月夜,盈庭落木雁声秋:独自站在空旷的书房里,看着月亮西坠(残月),听着落叶萧飒的响声,大雁的叫声在秋风中回荡。 【赏析】 “频年别思渺江头”,开头两句写自己因长期远离故乡,所以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非常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思念又常常伴随着听到大雁的叫声
注释: 飘残细雨清明日,游子天涯渺白云。 细雨纷飞着,清明时节的清晨,我独自在天涯之外,看着茫茫白云飘荡。 零落桃花向山路,何人携酒滴荒坟。 凋零的桃花落在了山路上,谁又在荒凉的坟墓前洒下美酒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清明即事》。全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飘残细雨清明日”,以“飘残”二字点明了春雨的特点,同时暗示了清明时节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