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庵开木末,一雨晚初晴。
忽共白云往,闲寻流水声。
幽人此终古,泉石至今清。
断碣迷苍藓,山山落日横。
【注释】
访龙缝泉:到访龙缝泉。访,访问、拜访。龙缝泉,即龙潭泉,在今陕西长安县。
茅庵开木末:茅屋在树荫下,开张着窗子。木末,指树木的尖端或梢头。
一雨晚初晴:一场春雨过后,天刚刚放晴。
忽共白云往:突然和白云一起飘去了。
闲寻流水声:悠闲地寻找流水的声音。
幽人此终古:隐士就在这终古长存。幽人,指隐士。终古,指永远。
泉石至今清:泉水与石头到现在依然清澈。泉,指山间清泉。
断碣迷苍藓:残破的碑碣上长满了青苔。碣,碑碣,石制的碑文,多刻有文字。苍藓,青苔。
山山落日横:一座座山峰上落日斜挂。山山,指山连山。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写景为主,寓情于画,借画抒情,将所描绘的景物和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使画面富有诗意,充满情趣,使人感到清新而隽永。
首联“茅庵开木末,一雨晚初晴”。诗人来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山村茅庵里歇脚,这里树影婆娑,绿竹成林,环境幽雅。“一雨晚初晴”点明时间是雨后傍晚,天气刚刚放晴。这一句是全诗的序曲,为下面的描写作铺垫。
颔联“忽共白云往,闲寻流水声。”“忽共”,忽然。“白云往”,即“随云而去”。诗人忽然和白云一同飘飘然离去了,去寻找那潺潺流水的声音。这里的“白云”和“流水声”都是对眼前所见之景的描写,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诗人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美妙的句子,正是因为他在欣赏美景时心境愉悦,忘却了尘世的烦忧。
颈联“幽人此终古,泉石至今清。”“幽人”,隐士;“终古”,长久;“泉石”,指泉水和山石。诗人赞叹隐居在此的隐士,他的隐逸生活是长久而永恒的。诗人通过赞美隐士,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尾联“断碣迷苍藓,山山落日横”。诗人走到山脚下,看到一块块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的墓碑,上面长满了青苔,令人产生许多感慨。最后,诗人站在山顶上俯瞰四周,只见群山连绵,夕阳斜照在山峦之上,景色十分美丽。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动人。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手法来描绘景物,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诗人也善于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景物之中,使整首诗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