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纪游诗五首 其一

残阳溪外落,暝色上峰腰。
历险情弥惬,升虚磴转遥。
道人知我至,云杪手频招。
石洞容相叩,楼台嵌碧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门纪游诗五首·其一》是元代诗人陈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陈镒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研究元代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文献。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陈镒,字伯铢,元代丽水人,官至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之上,自号菉猗,以午溪为集名,工于诗歌创作。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2. 诗歌原文与赏析
  • 诗句“山藏仙窟好溪湄”,描绘了一幅山水交融的自然风光画卷,山中的洞穴如同仙人隐居的地方,溪流环绕其侧,景色宜人。
  • “万古石门青不合”,表达了对古老石门的赞美之情,岁月流转,石门依旧苍翠欲滴,彰显出一种永恒的生命力。
  • “猿攀松子岩前落,鹤趁琴童洞口归”,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山林间的和谐景象,猿猴和松果、鹤群和琴声相映成趣。
  • “谢李何年留杰句,至今山水有清晖”,表达了对先贤谢灵运的敬仰,以及对其留下的杰出诗句的怀念,同时也赞颂了这片山水之美。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也让人深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石门纪游诗五首·其一》作为陈镒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在历史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