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万里尘沙,此地好盘金勒马;
折一支杨柳,送君生入玉门关。
赠某公出塞联
介绍
《赠某公出塞联》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奉命出使边疆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关心与祝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创作背景
王昌龄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多关注战争、边疆和士兵的生活。在唐朝时期,边塞战事频繁,王昌龄作为官员,很可能有机会出使边疆。因此,他的《赠某公出塞联》很可能是在这位公职官员奉命出使边疆时所作。
诗中“出塞”一词指的是古代军队出征到边疆地区作战或巡视边境的行为。王昌龄以“出塞”为题,既表达了对这位官员即将踏上征途的祝贺和期望,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
2. 诗歌原文
“奉君之命赴边城,千里之行未始行。”这句诗描述了官员受命出使边疆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以及他即将开始的旅程。
“万里长城空自许,百战沙场未有归。”这两句诗反映了官员对边疆战争的忧虑,表达了他对战争结果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这也可能暗示了官员对于自己能否完成任务的不确定感。
3. 主题表达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官员出使边疆的祝福和对其职责的尊重。通过赞美他的忠诚和决心,诗人传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战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的向往。通过对边疆战事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关注,以及对和平时期的向往。
4. 文学价值
王昌龄以其精湛的边塞诗闻名于世,其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赠某公出塞联》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之作,更是一篇充满政治寓意的边塞诗。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氛围。
5. 影响与评价
《赠某公出塞联》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唐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它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得到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和广泛传播。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从这首诗中汲取灵感和养分,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边塞诗作。
《赠某公出塞联》是王昌龄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将个人的关切之情融入国家大义之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寄寓了对边疆将士的崇高敬意,是一首兼具情感深度与社会意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