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阁次壁间张使君韵

白云小阁与云平,开阁莹然眼界清。
飞鸟没边孤塔见,乱山缺处夕阳明。
僧投远寺烟中去,筏下空江镜里行。
林外声声啼布谷,青郊应及试春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云寺阁次壁间张使君韵》是宋朝诗人宋照的作品。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更详细的解读:

  1. 作者介绍
  • 宋照的生平:宋照,生活在清朝的文人,具体生卒年份不详,但根据诗歌内容推测,他可能在康熙年间活跃。他的生平资料相对有限,但从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情感来看,可以感受到其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1. 诗歌原文
  • 开篇描绘:“白云小阁与云平”,此句描绘了一座位于高处的小阁楼,其位置与云端相接,给人一种高远且宁静的感觉。
  • 视野开阔: “开阁莹然眼界清”,通过开阁,诗人的视野变得开阔,使得眼前的风景更加清晰可见。
  • 自然景观: “飞鸟没边孤塔见”及“乱山缺处夕阳明”,描述了飞鸟消失在远方的山脉之后的景象,以及夕阳映照在残破山峦之上的美丽画面。
  • 寺庙生活:“僧投远寺烟中去”,诗人观察到僧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遥远的寺庙之中。
  • 江上行舟:“筏下空江镜里行”,描写了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江面上游船的场景,如同在水中行走于一面镜子之中。
  • 田园风光:“林外声声啼布谷”,展现了一幅春天田野中布谷鸟鸣的情景,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 农事准备:“青郊应及试春耕”,预示着春天的耕作即将开始,农田里充满了期待和希望的气息。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这首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白云”、“孤塔”、“夕阳”、“青山”、“布谷鸟”等,都赋予了诗歌深邃的意境和生动的画面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如对自然的欣赏、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 语言风格: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 结构安排: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写景到抒情,再到寄寓哲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1. 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该诗作创作于清朝时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朝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地理环境:白云寺坐落于高山之巅,周围自然环境优美,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文人墨客: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游历四方、吟诗作画的习惯,宋照便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创作出了这首优美的诗篇。

《白云寺阁次壁间张使君韵》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该诗不仅体现了宋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宁静致远的古代文人的世界。

相关推荐